来源:baidu.com人气:863更新:2024-12-19 13:19:23
其实我觉得很可惜,永远有种差了那么一口气的感觉,在这个看似准确而老练的叙事型镜头之内有太多话没说完或过分煽情的细节欠缺. 运沙填海即为“幻土”,郭月的角色之嘴道出这片土地“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国家”,电影勾勒了一个被镜头所记录的无名区,站立之上的是一群亦真亦假、似梦似真的形象、人物关系和谜语叙事. 抛开这群亚洲新导演都喜欢的“永远睡不醒”的电影表现或叙事风格,《万湖会议》比起《万湖会议》和《万湖会议》至少在讨论(并置)了一些切实现实内容,投射了一些新加坡移民的人文关怀,但这场存心不愿意醒的睡眠、不让人解开的谜语与其说是神秘倒更像一种装睡的故弄玄虚. 究其原因还是叙事技法略显生涩,有些台词看似是欲言又止的谜面实则是矫情,有些应该暧昧温柔的地方有种不合时宜的情色感. 工业和移民劳工问题,导演至少打开了另类的南洋风貌. 一个历史意义上极为珍贵的电影标本,反映时代风暴来临前文艺工作者的自觉. 每个导演都是受时代局限的,所谓超越时代,只是看他是否能抓住永恒的人性或情感. 在这部电影里,谢晋试图做到这一点,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用一种高于个体的绝对“先进”的历史观去观照整个作品,使得它主题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观看前半部分时,我确实感受到一种饱满的情感冲破了模式化的表演和情节,通过特写、柔光、推镜、叠画、倾斜构图以及精准的音乐,让我的眼泪时刻在眼眶中打转. 正如杨超导演所说,“视听语言不仅托举起了表演,视听语言托举起了一切. ”但是随着故事的进展,人物和情感都退场了,政治成为舞台上的主角,这使我不得不正视这部电影的刻板. 时代倾轧了艺术. 如果说《万湖会议》超越了时代,那么《万湖会议》并没有. 尽管我已经为自我感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42年1月20日,纳粹德国秘密警察首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召集了德国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其中包括特务机关盖世太保的头子海因里希·缪勒,在柏林近郊万湖旁边的万湖路58号别墅开会,研究大规模系统地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会议通过“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决议,提出“最终解决”的办法是把犹太人运到东方劳动,“其中大部分毫无疑问将通过其自然减少的方式消灭”,“对于最后还能留存的抵抗力最强的那部分人,必须以相应的方式处置. 这次会议成为把对犹太人的迫害升级到最终从肉体上消灭的标志. 于是,在随后“最终解决”犹太人的行动中出现了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样采用毒气室、焚尸炉成批屠杀犹太人的令人发指的罪行. 万湖会议旧址,现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万湖会议旧址,现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这个会议围绕于将所有阶层的犹太人从德国和德国人住的地方逐出. 这个会议也提出将犹太人“移送”到东欧. 参与的官员也点数欧洲的犹太人人口(大约1100万),以犹太人的年龄和国籍来考虑移送的方法和怎样处理“混血儿”. 德占波兰的官员约瑟夫·布勒催促海德里希尽早在德占波兰实行“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 他们觉得德占波兰的问题是黑市贸易. 他们觉得“解决”当地的犹太人可以解决黑市的问题. 在波兰的犹太人不需要被运送到其他地方,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波兰的犹太人. 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万湖会议是第一个有关犹太人大屠杀的会议. 原因是因为会议所有的纪录都被盟军发现和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用来作为证据. 这个会议室由阿道夫·艾希曼和海德里希准备的. 这个会议没有明确地提及“大规模谋杀”. 但艾希曼在1960年在以色列的审判中说,在会议中他们用更加直接的字眼,例如“消灭”(Vernichtung)和“毁灭”(sterilisiert werden).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党卫队上将,帝国保安总局局长、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总督),会议主持者奥托·霍夫曼(党卫队中将,党卫队种族和安置主要办公室代表)海因里希·缪勒(党卫队少将,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局长,即盖世太保总负责人)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里青格(帝国总理府国务秘书)约瑟夫·布勒博士(波兰总督府国务秘书)罗兰德·弗莱斯勒博士(司法部国务秘书)威廉-施图克特博士(内政部国务秘书)格奥尔·Leibbrandt博士(东方领土事务部代表)阿尔弗雷罗·迈耶博士(东方领土事务部代表)马丁·路德博士(外交部日耳曼事务司司长)埃里希·诺伊曼(“四年计划”办公室代表)卡尔埃·伯哈德博士阿道夫·艾希曼(党卫队中校,犹太人事务办公室主任)记录秘书鲁道夫·兰格博士(党卫队少校,党卫队拉脱维亚负责人)别墅由当年的制药厂主Marlier建于1914年,以后几经转手,从1939年起,成为秘密警察的休养所. 别墅墙上挂有一块铜牌,上面写着:1942年1月在此召开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 纪念纳粹暴政下死难的犹太人民. 当年的会议大厅如今已改成资料展览厅,只有圆拱旁的大理石柱依稀可认. 万湖会议的与会者制定了一个总计1千1百万的各国屠犹分配清单. 大厅里还有资料照片,介绍当年纳粹的种族主义. 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种族法律,明文禁止日尔曼血统与犹太血统通婚,违者判“沾污血统罪”. 法律还区分“纯日耳曼”、“一度混血”、“二度混血”的人种,分别制定通婚法定许可范围,有精确的定义和图表. 万湖会议继续就驱逐哪些人进行了讨论. 海德里希的建议是把“一度混血”,也就是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所生的孩子,也列入被驱逐的行列. 内政部国务秘书反对这种做法,但建议对这类混血儿实行强制绝育. 由于万湖会议没有就“混血儿问题”达成一致,便将该议题推迟到以后的会议上讨论. 但在后来的会议上也没有寻找到有关的解决方案,所以便同意推迟到“最终胜利”后再解决,于是数十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二战后期,由于纳粹德国各条战线的突然崩溃,数以吨计的按惯例本来应该销毁的绝密文件都原封不动地落到美、英、苏三国手中. 《万湖会议纪要》就是其中之一. 《万湖会议纪要》是一份十五页的油印密件,是美国调查人员在翻阅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档案时发现的. 据说一共只印了三十份. 如今只剩下编号为第十六的外交部的那一份了. 世界史学者要想深入了解希特勒的犹太人政策全靠这么细的一根线索. 关于《万湖会议纪要》的真实性,新老纳粹们认为,万湖会议记要是美国人伪造的,而史学界却并不怀疑其真实性. 记要中没有公开提到对犹太人进行屠杀的字眼,而故意使用了一种遮遮掩掩、冗长繁琐的官僚语言,并且往往含有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