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aidu.com人气:1115更新:2024-12-18 01:28:05
给力!看完心里空落落. 不仅因为哥哥的自我牺牲,更因为反映的这种社会现实如此普遍且令人无奈.
结尾姐夫演的警察试图以各种方式使弟弟露出悔意,但弟弟的眼神始终盯着姐夫非常坚定,做出一副“无论如何会捍卫自己倾尽所有夺回的东西”的架势.
当时我突然感觉他特别帅,后来想想正是这种坚定让他散发着一种末路英雄的气质.
全片节奏很好,每条线都交代很清楚,每个段落都很饱满,充满有意思的似乎无关紧要的小点,把每个角色的形象都立起来,动机充分,正是因为每个角色都有"人的样子”所以才对他们尤其同情.
对种族、历史的揶揄得很犀利,有特别硬气的部分,同时充满对在底层坚强谋生的人们的关怀与共情,将温柔和小趣味穿插其中.
与其说是“公路片、警匪片、犯罪片、西部片“不如说是社会片,看得出创作者的心态很”大“,着眼点不大,但心境很通透.
看了豆瓣的简介,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梦境中,一步步的思考、成长.
从一个小男孩,到青年、壮年最后要面对死亡由恐惧到释然的过程.
因为中间部分是一个社会人对战争的恐惧、核爆炸的恐惧、死亡的恐惧.
当然梵高那一段落其实也一直是导演未竟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但自觉天赋还差了些,恐怕无以为生.
前面两个段落和最后一个段落,都是独自最为自然人,小时候没有走入社会和老了脱离社会返璞归真状态,所以景致美轮美奂. 黑泽明是日本导演中视觉效果最为大气磅礴的一个,在日本导演拍摄的和室中,他的最开阔,室内空间高、阔、广,这个可能跟他的身高也有关系,《龙卷风》中,那个室内特别宽的地板,以及地板和深褐色木质墙壁以及和谐的木门,是我看过所有日本电影中最为喜欢的. 本片导演基本上已经是按照遗作来拍的. 雷暴的结构示意图. 无雨区下方显示了龙卷风的漏斗云和母云. 龙卷风是一种少见的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龙卷风的结构包括作为主体部分的漏斗云和维持其存在的对流系统,通常为雷暴所带来的积雨云. 漏斗云:从积雨云中伸下的猛烈旋转的漏斗状云楼. 它有时稍伸即隐,有时悬挂空中或触及地面. 龙卷风漏斗云的轴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当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时,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 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公里. 漏斗云内的中心气压很低,带来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和风速. 漏斗云可能不会直接抵达下垫面,但若其接近地面,可能将水、尘土、泥沙挟卷而起,形成“龙嘴”. 母云:产生龙卷的积雨云被称为母云(base cloud). 母云决定了龙卷风的移速和移向. 母云的移速通常为每小时40至50公里,最快可达90至100公里,移动路径多呈直线,一般为数公里,个别可达数十公里. 母云的出现与锋面气旋、登陆后的热带气旋、雷暴等有关. 龙卷风的母云通常是对流云系,例如雷暴塔状积云的一部分,表现为持续旋转的云墙. 龙卷风的风速可达100-175米每秒,数倍于强台风.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1小时内,最多数个小时. 龙卷风的近地面直径很小,通常为25-100米,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达到1公里;龙卷风的空中直径可达数千米. 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也有例外情况. 龙卷风是极强对流的产物,一般与对流复合体或超级单体相伴随,在强对流积雨云下形成的旋转极快的气旋. 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著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雷暴是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环境,也是引发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被称为超级单体龙卷,其他情形被称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龙卷强度的强度和规模通常大于非超级单体龙卷. 龙卷风生成示意图,(b-e)对应四个阶段. 龙卷风是近地面不稳定能量中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 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以前者居多. 龙卷风生成(tornadogenesis)在大气微物理学方面没有明确结论. 但在动力学方面被认为与上升气流和垂直风切变有关,且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对流系统带来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并引发上升气流. 2.上升气流在风速和风向切变的作用下产生垂直涡度,即在水平方向开始旋转. 3.该旋转系统在辐合气流的作用下向对流系统内部发展,在对流层中层形成龙卷核心. 4.在对流系统前部下沉气流的作用下,龙卷核心发展的涡旋向下垫面延伸,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多漩涡龙卷风1982年5月11日发生于俄克拉荷马,阿尔特斯的多涡旋龙卷. 多漩涡龙卷风(multiple vortex tornado)是包含次级涡旋(subvortices)的龙卷风. 次级涡旋通常在主涡旋接触下垫面后生成,数量在2到5个不等,围绕主涡旋旋转且不易通过观察辨别. 多漩涡结构的发展与龙卷风强度有关,EF4级以上的龙卷风容易发展为多涡旋龙卷. 次级涡旋的生成和消失是动态的,通常仅维持数分钟. 多漩涡龙卷风可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